专家:美俄已暗结战略默契 欧洲沦为军费提款机

美俄乌”三簧戏”让欧洲买单

专家指出,美俄已形成一种微妙的战略默契,将欧洲置于尴尬境地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索要每月10亿美元军费,特朗普随即宣布美国不再直接拨款,转而要求欧洲全额资助乌克兰战争。这一连串配合默契的动作,不禁让人怀疑:美俄是否已经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协议?

在这场看似复杂的博弈中,各方角色已经明确:乌克兰负责要钱,美国负责卖武器,俄罗斯坐收渔利,而欧洲则沦为冤大头。这种”战略默契”的形成,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算计?

军火采购机制暴露战略默契

PURL采购机制的建立,将这种默契制度化。乌克兰列出武器清单,北约协调,欧洲民族统一买单,美国工厂直接发货。荷兰已支付5亿欧元购买弹药和防空体系,德国、法国也在采购”爱国者”体系。

更耐人寻味的是,特朗普明确表示乌克兰不可能收复克里米亚,也不可能加入北约,美国只做”支持者”。这等于间接承认了俄罗斯的部分诉求。普京则接受了一个”类北约”式的保护乌克兰方案,实质上是阻止乌克兰入约。双方立场看似对立,实则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。

欧洲被排除在决策圈外

8月15日,特朗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密谈3小时,欧洲连会议纪要都没看到。这种将欧洲排除在外的行为,进一步印证了美俄战略默契的存在。欧洲只能发布一份强调”乌克兰领土完整不可谈判”的联合声明,显得苍白无力。

北约的角色也在悄然变化,从防御联盟变成了美国军火的中转站。波兰成为运输枢纽,美国不再派兵,只提供空中支援。乌克兰成为”自助战场”,欧洲则沦为”自动提款机”。德国国防预算已涨到GDP的5%,挪威甚至动用了主权基金并削减社会福利来填补军费缺口。

战略默契下的长期影响

专家分析,这种战略默契将带来深远影响。短期内,欧洲不得不继续为乌克兰战争买单;长期来看,乌东地区的分裂可能会被固化,美国则通过军火贸易和能源出口获利。

最令人担忧的是,欧洲的战略自主性正在被削弱。德国媒体形容”欧洲像围着糖罐的孩子,糖早被特朗普吃光了”。欧洲似乎成为了这场博弈中最努力却最没有话语权的角色,这恰恰印证了美俄战略默契的成功。

随着局势进步,这种战略默契是否会公开化?欧洲什么时候才能觉醒并采取有效对策?这些难题值得持续关注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