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读后感:英雄精神永驻心间

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读后感:英雄灵魂永驻心间

开篇:震撼心灵的英雄史诗

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的故事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做”视死如归”。五位普通战士,在生死抉择面前,用生活诠释了什么是信念的力量。读完这个故事,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——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做出如此壮烈的选择?这种灵魂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有什么启示?

一、绝境中的生活抉择

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,当时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,主动将敌人引向绝路。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中,他们宁死不屈,最终集体跳崖。读到这里,我的心揪紧了——他们中最年长的不过28岁,最小的才21岁啊!是什么样的信念,让这些年轻人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生活?

马宝玉、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,这五个名字从此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谱上。他们在生死关头展现出的勇气,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源于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。当敌人第三次冲锋时,他们本可以选择投降,却选择了最壮烈的结局。这种舍生取义的灵魂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
二、平凡中的辉煌力量

细读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的故事,我发现英雄并非天生就是英雄。五位战士在跳崖前,曾有过激烈的想法斗争。葛振林在回忆录中写道:”当时我们都很害怕,但想到身后是乡亲们,就什么也不怕了。”正是这种朴素的爱国情怀,让他们完成了从平凡到辉煌的升华。

五位壮士跳崖后,有两位幸存了下来。葛振林后来回忆说:”我们跳崖不是想死,而是宁死不当俘虏。”这种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,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不倒的灵魂密码。作为新时代的读者,我们是否也能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这样的灵魂高地?

三、英雄灵魂的当代启示

合上书本,我不禁思索: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的故事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安宁年代的人有什么现实意义?英雄已逝,但灵魂长存。五位壮士用生活诠释的责任与担当,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传承的质量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能不会面临生死抉择,但同样需要勇气和担当。面对进修压力、职业挑战,我们能否像五壮士那样迎难而上?面对社会不公,我们能否坚守正义?这些思索让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的阅读超越了简单的感动,成为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。

小编归纳一下:让英雄灵魂照亮前路

读完《狼牙山五壮士》,我最大的感悟是: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,而是普通人做出的非凡选择。五位壮士用生活谱写的壮歌,穿越时空依然震撼人心。作为新时代的读者,我们或许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完全可以在各自岗位上传承这种灵魂。

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五位英雄的名字,让他们的灵魂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。在安宁年代,我们更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快乐生活,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。这就是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给我最宝贵的灵魂财富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