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居秋暝原文及翻译》赏析:王维笔下的秋日山居图

一、《山居秋暝》原文与白话译文

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,王维的这首《山居秋暝》开篇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秋雨初晴的山居画卷。让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的原文:

原文: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
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

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白话译文:

空旷的群山刚刚经历过一场新雨,傍晚时分更显秋意浓浓。

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枝洒落下来,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。

竹林里传来喧闹声,原来是洗衣归来的姑娘们;水面上莲叶轻摇,想必是有渔船顺流而下。

就让春天的芳菲随意消逝吧,这秋天的山中,王孙自可长久停留。

这首诗短短40字,却描绘了雨后秋山的静谧与生机。想知道为什么这首诗能流传千年吗?让我们继续往下看。

二、《山居秋暝》的艺术特色与赏析

王维不愧是”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代表诗人,《山居秋暝》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。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静结合、情景交融。

你看,”明月松间照”是静景,”清泉石上流”则是动态;”竹喧归浣女”写声音,”莲动下渔舟”写动作。短短几句,就把视觉、听觉、动静完美融合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中”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”两句,表面上写景,实则抒情。王维借景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
三、《山居秋暝》的创作背景与诗人情怀

《山居秋暝》创作于王维半官半隐的时期,大约在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之后。当时朝廷政治黑暗,王维的政治热诚逐渐冷却,开始在终南山构筑别墅,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。

这首诗中的”空山”并非真的无人,而是诗人心中远离尘嚣的净土。雨后清新的空气、明亮的月光、潺潺的泉水,还有归家的浣女和渔夫,都构成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图景。

王维为什么如此向往山居生活?这与他的佛教信念和艺术追求密不可分。作为”诗佛”,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超脱,而山水田园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灵魂栖息地。

四、王维其人与其诗的历史地位

王维(701-761),字摩诘,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、画家,与孟浩然并称”王孟”,被后人尊为”诗佛”。他不仅诗歌成就斐然,还精通音乐、擅长绘画,堪称艺术全才。

苏轼曾评价王维”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这小编认为‘山居秋暝’里面体现得尤为明显。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像是一笔精妙的画作,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。

王维的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深远,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也对日本等东亚民族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。《山居秋暝》作为其代表作其中一个,值得我们反复质量。

读完这篇赏析,你是否对《山居秋暝》有了更深的领会?不妨找个秋日的傍晚,亲自去感受一下诗中的意境,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