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科普小论文?应该怎样写?
什么是科普小论文
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,认为是科学职业者的事,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。这完全是一种误解,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。
科学职业者写的科学论文,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,通过实验、观察等手段,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,在此基础上,再进行分析研究,得出科学重点拎出来说,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。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,比科学职业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、浅一些。
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、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拓展资料。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: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索后得出重点拎出来说;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重点拎出来说;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拓展资料;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重点拎出来说……
那么,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?有。它必须具备三性。
1、科学性。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其中一个,是科学小论文的生活。它要求选题科学,研究的技巧正确,论据确凿,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,文字简洁准确。
2、创新性。小论文的选题、主要见解要有自己新的发现、独特的见解,而且对大众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,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,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。当然,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,提出创新、独到而又论据充分、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,不失创新性。
3、操作性。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;支持主要见解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、考察、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,有操作依据;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。不能有凭空捏造、猜测、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。
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。如写太阳花,虽然你的观察细致入微,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,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,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、有意义的重点拎出来说,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,而不是科学小论文。
小学科学课题研究
窗台植物的观察与研究方案
-——植物生活条件的研究
一、 课题的提出:
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客观事物是身边的生物。上学期的科学课上同学们就提出了许多关于植物的难题。新学期开始,我们组织三年级各班学生进修了学校《窗台绿化的观察与研究方案》,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,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难题。例如:植物为什么长在土上?为什么植物不吃饭也能长大?我认为利用窗台这个同学身边的“基地”,在三年级同学中开展窗台植物的观察与研究。
二、活动内容:
各班根据季节的不同自行选择绿化窗台的植物,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、生活习性、种植技术。
1.寒假开学(春季)开展种花养花活动。让学生选择花的品种,知道花的名称,了解种子的萌发经过、条件;植物的移栽技术、影响移栽成活的条件。详细记录种子萌发,花卉移栽、成活的经过等。
2. 观察、记录植物的生长经过,进行几种对比实验: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,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影响,没有土植物能生长吗?
3.对研究记录整理、分析,提出各小组活动报告。
4.的冬季来临之时,研究无土栽培技术,栽培蒜苗、绿豆苗等涮菜类食品,鼓励学生走入社区,为社区服务。
三、活动的意义
1.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、栽培植物,体验植物、空气与人的关系。进而使学生领会植树造林、绿化荒山保护环境的影响。从中受到环保教育。
2.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种植、栽培植物的聪明、技术与技巧。使学生受到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。
3. 进修科学探究的技巧。使学生通过观察、设计、想象、实验探究、体验一系列活动,发现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难题。
4. 学生通过栽培蒜苗、绿豆苗等涮菜类食品,鼓励学生去卖,去讨价还价。
四、活动目的
使空旷的窗台变得生机勃勃,净化空气,减少冬季感冒病的发生。同时,学生以小见大,由教室窗台的绿化想到大天然的绿化。培养学生走入社区,服务社会的想法觉悟和质量。
五、活动目标
1.觉悟: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觉悟,教育学生关注天然、关注社会,培养社会责任感,鼓励他们用新的想法和技术解决不同的难题.
2.聪明:了解植物的形态、生活习性、种植栽培技术,适宜生活的土壤特点等。
3.态度:帮助学生获得关心环境的情感,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科学操作活动。
4.技术:帮助学生学会观察、描述植物的生长情形,生活习性,记录、分析观察到的现象,整理、统计、分析调查资料。获得判别和解决环境难题的能力.
5.参与;帮助学生领会个人对社会的影响,树立信心,相信小学生也能搞科学,能够用他们的觉悟、聪明态度和技术,为家乡、为社会做出贡献。
六、活动类型
1.观察:观察植物种植嫁接的形态、记录生长变化情况;观察记录教室空气的干湿度。
2.调查:那些野生植物是大众关注着的食品,人工栽培繁殖情况。
3.种植,在不同的时刻播种的植物,种子的发芽情况,验证植物能不能在不同的季节播种,长势怎样等。
4.嫁接:进修植物嫁接原理、技术和技巧。
七.活动安排:
规划2009年3月——2011年1月实施窗台绿化活动
时刻 课程内容 活动形式
2009年3月 各班成立小组,选择课题,确定方案。种植、移栽花卉等植物。准备对比实验材料(相同的种子、植株等) 讨论、搜集、观察、记录、
2009年4月——2009年11月 栽培花卉,了解植物的形态、生活习性、生长条件 实验、操作观察、记录 拓展资料。
2009年10月——2011年1月 进行无土栽培实验,栽培蒜苗、绿豆苗等涮菜类植物 实验、操作,观察、记录
各班参考选题:
1、 选择一种(或几种)植物,相同的小苗,生活在不同的环境,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?认真记录,分析缘故,也许有新的发现。
2、 研究植物生长的条件。例如:植物生活需要阳光吗?(灯光行吗?);植物必须生活在土里吗?栽培植物为什么要施肥?
3、 改变植物的生活习性,满足大众的一种需要。例如:让夜来香白天开花,室内充满芬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