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含义:诚恳与诚实(形容词)
1. 言语诚实、诚恳
例:《曹刿论战》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(祭祀用品不敢虚报,必定诚恳)。
《说文解字》释为“诚也”,强调言行一致。
2. 实在的、诚实的
例:《祭十二郎文》“呜呼!其信然邪”(唉!这消息是真的吗)。
二、副词:表确定性
确实、的确
例:《促织》“闻之,一人飞升,仙及鸡犬,信夫!”(听说一人成仙,连鸡犬都升天,确实如此!)。
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“烟涛微茫信难求”(烟波渺茫,确实难寻)。
三、动词含义
1. 相信、信赖
例:《促织》“成述其异,宰不信。”(成名描述蟋蟀的奇异,县官不信)。
《出师表》“亲之信之”(亲近他,信赖他)。
2. 讲信用
例:《谏太宗十思疏》“信者效其忠”(讲信用的人会效忠)。
3. 通假“伸”(shēn):伸展、伸张
例:《中山狼传》“狼欣然从之,信足先生。”(狼高兴地听从,伸脚给东郭先生)。
《孟子》“屈而不信”(弯曲不能伸展)。
四、名词含义
| 含义 | 例句 | 出处 |
| 信用 | 《指南录后序》“诟虏帅失信”(责骂元军统帅失信) | |
| 信物、凭证 | 《中山狼传》“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”(这些都不能作为凭证) | |
| 使者/送信人 | 《孔雀东南飞》“自可断来信”(可回绝媒人) | |
| 消息、音讯 | 《柳毅传》“信耗莫通”(音讯不通) | |
| 信件 | 《红楼梦》“内家信中写明”(家信里写明) | |
五、独特用法
任随、随意
例:白居易《琵琶行》“低眉信手续续弹”(低头随手连续弹奏)。
衍生词:信手(随手)、信步(随意行走)。
连宿两夜
例:《诗经·周颂》“有客信信”(客人连宿四夜)。
词义演变小考
先秦时,“信”多指言语诚实(如《论语》“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”)。
汉代后衍生“使者”义(如《史记》“发信臣”),唐代才普遍指“信件”(如李绅“家信抵千金”)。
拓展资料
“信”在文言文中的核心是 “诚实”(形容词),延伸出 “信赖”(动词)、 “信用”(名词),并因通假或语境分化出 音讯、凭证、随意 等义。掌握时需结合上下文,尤其注意 “信”通“伸”(shēn)及 “书信” 义的晚期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