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助力美图半年狂赚4亿
谁曾想到,曾被贴上”旧时代”标签的美图,竟然靠着AI技术半年就赚了4个亿?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2023年全年利润!美图创始人吴欣鸿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却出人意料地表示,公司真正的威胁不是来自互联网巨头,而是那些敏捷的初创企业。
2025年上半年,美图总收入同比增长12.3%至18亿元,净利润同比增长30.8%至近4亿元。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,AI驱动的付费订阅功不可没。目前美图付费订阅用户数已达1540万,同比增长超42%。但即便如此,吴欣鸿依然”如履薄冰”,他深知在AI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,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市场淘汰。
为什么初创企业才是真正威胁?
“我们更大的危机感来自初创团队,”吴欣鸿坦言,”由于他们更敏捷,更容易抓住机会。”这番话道出了当前AI影像赛道的残酷现实:大厂虽然有资源和资金优势,但初创企业往往能更快地捕捉用户需求,推出爆款产品。
看看市场现状就知道了:中国开发者在海外推出的AI Mirror入选了a16z全球AI应用Top 20榜单;各类AI影像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这些初创企业没有历史包袱,决策链条短,能够all in在最具潜力的路线上。相比之下,即便是像美图这样已经17年的公司,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”大公司病”——组织架构复杂、决策流程长、资源分配分散。
美图怎样向初创企业进修?
面对来自初创企业的竞争压力,美图正在积极变革。吴欣鸿表示,公司在多个方面都在向初创企业看齐:”我们在思索,如果是AI创业公司,大概率是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当下最重要的事务上。”
具体措施包括:
– 战略聚焦:暂停了耗时的线下发布会,集中精力打磨核心产品
– 组织扁平化:打破专人专职的约束,鼓励员工身兼多职
– 放权管理:减少层层汇报,让一线团队有更大决策权
以美图新推出的AI Agent产品RoboNeo为例,团队成员很多都是”全能型选手”,既是产品经理又是运营,还能做客服职业。这种灵活的组织方式正是初创企业的典型特征。
未来竞争中的底牌
当然,美图并非全无优势。面对记者”未来竞争中拿什么底牌”的提问,吴欣鸿给出了三点:
1. 规模化的工程投入能力
2. 2.8亿月活用户建立的渠道优势
3. 对影像与设计产品美学上的深厚积累
“好的体验是一点点打磨出来的,”吴欣鸿强调,AI应用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工程能力的竞争。顺带提一嘴,美图还通过与阿里的战略合作,确保在基础模型能力上不掉队。
正如吴欣鸿喜欢的赛车运动一样,商业竞争不是简单比谁油门踩得狠,而是要在每个弯道做出精准判断。在AI影像这条充满急弯和高速弯的赛道上,美图正在进修初创企业的灵活性,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最佳路线。未来的竞争格局会怎样演变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