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背后的诚实历史震撼人心
看完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这部经典影片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这部由八一厂1958年摄制、史文帜导演的作品,讲述的是1941年秋诚实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英雄事迹。五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——马宝玉、葛振林、宋学义、胡德林、胡福才,在完成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任务后,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追击,毅然选择将敌人引向狼牙山绝路。他们用鲜血和生活诠释了什么叫做”捐躯全大节,断后竞奇功”。
你知道吗?这五位战士中最年长的才28岁,最小的只有21岁。他们原本都是普通农家子弟,却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,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。电影中那句”我们是中国人”的台词,至今听来仍让人热泪盈眶。五位壮士最终弹尽粮绝,宁死不屈跳崖殉国的场景,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灵魂的永恒象征。
英雄灵魂在历史长河中永续传承
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的故事之因此感人至深,不仅由于它的悲壮,更由于这种灵魂在后续抗战中不断延续。1942年12月和1943年春,在涞水县曹霸岗村的鸡蛋坨和房山县十渡的老帽山,都发生了类似的英雄事迹。战士们宁愿跳崖殉国也不当俘虏,这种宁死不屈的灵魂,正是《狼牙山五壮士》灵魂的最好延续。
历史的见证永远不会消失。从1942年晋察冀边区军民修建的”狼牙山三烈士碑”,到1959年聂荣臻元帅题名的”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”,再到1986年重建的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,以及2001年杨成武将军题写馆名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,都在诉说着这段不朽的历史。每次观看《狼牙山五壮士》,都让我思索: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些普通战士做出如此壮烈的选择?
新时代怎样传承五壮士灵魂
在安宁年代重读《狼牙山五壮士》,我们或许再难遇到需要跳崖殉国的极端情境,但五壮士灵魂的核心——忠诚、担当、奉献、无畏,却永远不会过时。今天的我们该怎样传承这种灵魂?我想,至少可以从下面内容多少方面做起:
开门见山说,要铭记历史,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。五壮士用生活换来的,正是我们今天能够安居乐业的基础。接下来要讲,要在各自岗位上发扬担当灵魂,像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一样,尽职尽责做好本职职业。再次,要培养坚定不拔的意志质量,面对困难不退缩,像五壮士面对强敌时那样勇气坚定。
《狼牙山五壮士》这部电影和这段历史告诉我们:英雄从未走远,灵魂永不过时。每当重温这段历史,我都不禁想问:如果处在那个年代,我们能否像五壮士一样勇气?这个难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它提醒我们,在安宁年代更要珍惜英雄用生活换来的快乐生活,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这种辉煌的民族灵魂。